23岁中证策略,住悉尼Watsons Bay顶层豪宅,坐拥两辆劳斯莱斯,一辆库里南价值150万澳元,另一辆Ghost敞篷车停在车库吃灰,吃饭去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(当代艺术馆)的Canvas餐厅,人均120澳元——这哪是普通人?
这简直是“钞能力”本力。她就是杨兰兰,一个名字比她的脸更早出名的神秘女子。
7月26日,她开着劳斯莱斯库里南,在悉尼Rose Bay区与一辆奔驰迎面相撞,对方司机George Plassaras脊椎、肋骨、双髋、双股骨全骨折,惨得像被卡车碾过。
而她,毫发无伤,却因“危险驾驶致严重身体伤害”面临最高7年监禁。
可就在澳媒爆出她可能坐牢的当天,她出现在Canvas餐厅,吃饭都戴着特制口罩——一个带嘴部开口的黑色口罩,让她能边吃边防脸,简直是“防窥界黑科技”。
这操作,让人不得不怀疑:她不是怕感染,是怕被认出来。
更绝的是,她全程“低调奢华”:
头顶1220澳元的LV棒球帽,身穿4326澳元的LV夹克,下搭3000澳元的LV工装裤,脚踩2600澳元的Hermès短靴,全身行头总价超1.1万澳元(约5.3万人民币)这哪是来吃饭?这是来走秀的!
她和朋友挑了张能看海港大桥的窗边位,点的是蟹肉意式水饺、和牛韃靼、扇贝配Vegemite,甜点是柠檬奶冻和烤苹果塔——每一道都贵得理直气壮。
饭后,她买单,然后小跑着上了一辆Toyota Vellfire面包车,直奔Rose Bay警局报到——每周三次,雷打不动。
前一秒还在高级餐厅品味人生中证策略,后一秒就去警局“打卡上班”,这反差,比她的身世还魔幻。
自车祸以来,杨兰兰就成了澳洲华人群体的“顶流”。不是因为她演技好,而是因为她太神秘。23岁,两辆劳斯莱斯,顶级公寓,现金成捆地从ATM里提——她的钱,从哪来的?
网上疯传:她保释金交了8000万澳元!还有人说,她在银行账户里有2700亿澳元存款!
2700亿?那都快赶上世界首富了!结果法院直接辟谣:保释没要钱,纯信用释放。至于2700亿?怕是连澳大利亚GDP都快被她“存”完了。
更离谱的猜测说她是“铁矿石女王”,英文名Wendy,曾是UNSW学生——可至今无一证实。她就像一个行走的谜题,越查越迷,越传越神。
而她本人,从不回应。
8月15日首次出庭,她人没到,只通过视频连线现身,戴着渔夫帽,穿着剪裁考究的套装,全程沉默。庭外挤满了人,就为看一眼这个“神秘富婆”。结果呢?只看到一个模糊的屏幕影像。
如今,她的罪名已从最初的“过失伤人”和“拒做酒精测试”,升级为“危险驾驶致严重身体伤害”——最高刑期7年。
这意味着,她可能不是简单的“不小心”,而是开得太猛、太横、太不把规则当回事。
可你看她现在的状态:吃饭戴口罩,防的是记者,不是病毒;穿LV爱马仕,炫的是财富,不是品味;去警局报到,走的是流程,不是忏悔。她活得像一部悬疑剧的主角,而我们,都是追更的观众。
最讽刺的是,她撞的那辆奔驰车主Plassaras,躺在医院里全身打满石膏,而她,几天后就能在高级餐厅悠闲吃扇贝,还能被游客认成“普通富家女”——法律的天平,真的平衡吗?
当然,我们不能未审先判。她有权保持沉默,有权请律师,有权等待审判。
但公众的质疑,不是空穴来风。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子,为何能拥有如此巨额财富?她的钱,干净吗?她的驾驶,是失误,还是惯性嚣张?
更让人不安的是,她的“隐身术”——从不出庭,只视频;吃饭戴特制口罩面对记者小跑闪人。这种刻意的“不露脸”,不是低调,而是对公众监督的逃避。
她或许以为,有钱就能买来一切:豪车、豪宅、高级餐厅,甚至舆论的沉默。但她忘了,法律面前,没有“神秘富豪”,只有“嫌疑人”。
9月26日,她将再次出庭。到那时,她还会戴口罩吗?还会躲在视频屏幕后吗?还是会终于摘下那层面具,直面她制造的这场风暴?
我们不知道她的财富来源,也不知道她为何如此高调又如此避世。但我们知道:再贵的LV,也挡不住法律的追光;再黑的口罩,也遮不住真相的轮廓。
杨兰兰的故事,不是“富二代炫富”的爽文,而是一面镜子。它照出了财富与责任的失衡,照出了特权与公平的博弈,也照出了这个时代,一个年轻女子如何用金钱和沉默,把自己活成一个“行走的谜团”。
只是,谜团终有解开的一天。而那一天,她或许会发现:真正的奢华,不是穿LV吃饭,而是堂堂正正地走在阳光下。
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